走进新国企:国家电网——消纳新能源 助绿色发展

全球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提升创新能力、优化产业布局等方面有什么新动向、新成就呢?《新闻联播》从今天起推出大型系列报道《走进新国企》。首先来关注国家电网,消纳新能源,助绿色发展。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业在提升创新能力、优化产业布局等方面有什么新动向、新成就呢?《新闻联播》从今天起推出大型系列报道《走进新国企》。


94%,这是目前我国火电占装机总容量的比例。这样的一种能源结构,让我们在取得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环境代价。怎样让电力更清洁、更环保?国家电网正通过不断地科技创新,让这个目标逐步成为现实。


我国西部地区除了拥有丰富的煤炭等常规能源,还蕴含巨量的风、光、水力等清洁能源。为了将这些低碳能源转化为电能,国家电网的一个个科技创新,打开了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利用的大门。


本台记者 陈琰:“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位于河北省张北县,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发电,以及智能输电四位一体的新能源智能稳定接纳系统,这项系统的稳定运行,标志着我国电网已经具备了接纳大规模清洁能源的技术能力。”


风大电多、风小没电,阴天归零,风能、太阳能发电的不稳定,使这些新能源接入之后很容易造成电网的波动。总投资超过94亿元的国家风光储输工程,正是为解决这一难题而建设的新能源接纳工程,它能让风电、光伏发电与储能发电相结合,搭配成像火电一样稳定的电源,再并入主网。


国网风光储输示范工程生产技术部副主任 牛虎:“蓝色代表风力发电,它是不稳定的,绿色代表光伏发电,它也不稳定,甚至(波动)更加严重,通过我们的智能稳定接纳系统调节之后,您看这黄色的曲线,它是非常稳定的,接近于常规火电(的曲线)。”


国家电网风光储输工程总经理 高明杰:“这项技术,是破解新能源并网发电难题的,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


系统运行一年半以来,已经累计接纳新能源发电近4亿度。5月中旬,国家风光储输二期工程破土动工,未来,清洁能源接纳技术将出现在更多的新能源基地。截至4月,我国风电等新能源装机并网容量突破6000万千瓦。


上得了网,还要送得出去,跨区域远程输电技术也不能含糊。


国家电网新闻发言人 张正陵:“清洁能源的(生产)基地,往往在地广人稀,用电很少的地区,这就需要我们电网大幅提高,送电规模和输送距离。”


经过上千次的放电冲击试验,国家电网技术人员成功获得了1100千伏直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外绝缘参数。


国家电网智能电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曹均正:“我们研制的这个系统,从现在这个世界水平来讲,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通流能力最大的,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


一系列的技术突破,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掌握1100千伏直流输电技术的国家,比正在运营的正负800千伏直流特高压线路容量扩大了1.8倍。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廖蔚明:“它的输送距离,一般可以达到2200到2300公里。”


新能源并网目前正在以87%的年均增速向前推进,国家电网已经成为世界上接纳清洁能源最多的电网,我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预计到2015年,国家电网将接纳并输送超过一亿千瓦清洁能源,相当于又并网了五个三峡。


国家电网新闻发言人 张正陵:“我们考虑的,已经不仅仅是保障供电的问题,而是要通过电网的转型升级,使百姓用电更加智能和环保,使国家的发展更加绿色和可持续。”(信息来源:中央电视台 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