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车沿盘山景观大道一路畅行转至燕山西大街,远远便可看到排列齐整、错落有致的山间民房。阳光照耀下,太阳能光伏板将塔院村部分农房屋顶渲染成一片“蓝色的镜面”。
2025年2月,国网天津蓟州公司发挥国网原创技术策源地优势,在天津市蓟州区塔院村建设天津市首个基于一二次协同的新型电力系统试点村级智能微电网自治单元。
5个多月来,依托“源网荷储”全要素协同技术,绿色电力给村里带来了显而易见的新变化,也赋予塔院村乡村振兴的新内涵。
“双碳”机遇下的绿色变革
国网天津蓟州公司谋划在先、统筹安排,将新能源产业发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用能相结合,不断拓展绿能替代场景。“塔院村光伏发展基础扎实、毗邻盘山景区旅游负荷需求大、以及‘煤改电’示范村的优势,如果‘村级自治、县域半自治’能推广开来,示范意义更大。”国网天津蓟州公司盘山供电服务中心负责人肖建超介绍道。
据了解,“村级自治、县域半自治”高承载力新型配电网可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也就是将新能源、电网、负荷、储能高度融合,就地就近构建“光、储、充”微网,促进供需两侧平衡的同时有效解决清洁能源的消纳问题,提高电网系统综合效率。
“这是目前全市唯一一个源网荷储全要素的乡村,试点意义极强。”国网天津蓟州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王大成说,村里安装的储能系统就像1块“大电池”,平时屋顶光伏产生的绿色电力优先考虑就近消纳,如果用不完便可将多余电量存入“电池”,等到晚上没有太阳时再拿出来用,实现峰谷调节。
在电网发生停电故障时,“光伏+储能+低压柔直”可以把整个村子的光伏发电联成一张具备独立运行的“微网”,保障村民白天8小时、晚上至少2小时用电不受影响,给电网抢修留下充裕的时间,保证居民的用电可靠。
技术迭代升级让塔院村村民用电更绿色、更安全,也让首批农户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看到别人家享受了新能源带来的红利,目前已有20多户村民来村委会‘下单’准备安装屋顶光伏了。”塔院村村长郭长友说,村集体资产的屋顶光伏,每户一年也有近1.2万元的收益。
当绿色电力成为新质生产力
每次见到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来塔院村走访,郭长友都特别高兴。在他看来,绿色电力就是新质生产力,代表着科技的力量,指引着塔院村的未来发展。
收益之外,绿色电力正重塑乡村产业形态。依托新能源优势,塔院村规划建设的5个充电桩车位已完工。未来,这里不仅是新能源车主的“能量补给站”,还能吸引游客充电时可以游览盘山、体验农家乐,一举多得。
塔院村以绿电为起点,同步推进“美丽农居”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打造“都市里的村庄”。光伏蓝与生态绿相映成趣,充电桩与旅游路互联互通,一幅“绿碳乡村”的蓝图正徐徐展开。
国网天津蓟州公司表示,塔院村模式将为天津乃至全国乡村能源转型提供样本。下一步,蓟州公司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推广“光伏+储能+充电+旅游”的多业态融合模式,让更多村庄享受绿色发展的红利。
夕阳西下,光伏板反射的余晖为塔院村披上金色外衣。在这里,绿色电力不仅充“电”了村庄,更充“电”了乡村振兴的未来。(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