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赞歌——记天津电建参建国优金奖青藏交直流联网(格尔木换流站)工程

 


天路赞歌

——记天津电建参建国优金奖青藏交直流联网(格尔木换流站)工程

陈超

 

2013年12月27日, 2012~2013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颁奖仪式在京举行,中国能建天津电里建设公司承建的三项工程喜获国优金奖。其中,就有被誉为“电力天路”的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格尔木换流站)。

2011年10月31日凌晨2时10分,一阵阵欢呼声响彻静谧的寒夜,由天津电力建设公司参建的±400千伏格尔木换流站开始试运行,这标志着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全部建成。回眸建设中的点滴辛勤、几多劳苦,“铁军硬汉”的眼中闪出了晶莹的热泪……

万众瞩目的“电力天路”

2012年12月9日,青藏联网工程投入试运行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仪式。在仪式现场,李克强向广大工程建设者表示慰问,与包括天津电建在内的参建单位代表握手并亲切交谈。

青藏直流联网工程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高寒地区建设规模最大、施工难题最多的输变电工程,主体工程连接青海格尔木和西藏拉萨,全长1038公里。该工程起于±400千伏青海格尔木换流站,止于±400千伏西藏拉萨换流站,是迄今为止世界最高海拔、高寒地区建设的规模最大的高原直流输电工程,建设环境极其复杂,工程建设任务极其艰巨。

特殊的使命,使天津电建人从进场以来,就深感责任重大。入场之初,项目部迅速投入到了紧张的各项准备工作中:在管理上,建立了总部与项目的周信息沟通机制,成立了项目部组织机构,明确了职责,完成了授权。资源调配上,精挑细选具有换流站丰富施工、管理经验的领导干部和管理、技术人员充实到项目管理部。组建搅拌站,引进建筑材料检测试验室。完成生活、生产临建;砂子、石子、水泥、钢筋、木方、模板、脚手管等建筑材料准备充足。汽车泵、运输罐车、汽车吊、挖掘机、装载机、压路机等施工机械齐备;测量计量仪器检定合格……通过施工前慎密、细致的准备工作,确保了土建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前期充分、有效的工作多次受到业主领导的好评。

六管齐下防风固沙

最小能见度仅为10米、最大风速26.3米/秒,每年的春季,都是青海格尔木沙尘“肆虐”的季节。在“电力天路”的格尔木施工现场,更是平均两三天就会有一次沙尘暴,给现场施工带来了很大困扰。面对沙尘肆虐,格尔木换流站负责土建A包施工的天津电力建设公司积极应对、多管齐下,制定了详细的防风固沙措施,收到显著效果。

遮阳网覆盖法,所谓遮阳网覆盖法,即采用2.5米宽×30米长的绿色成卷遮阳网,并用圆钢固定于两端,压盖在沙土面层之上,既达到较好的观感,又能防止风沙吹跑,达到长期固沙效果。站内道路两侧及场内部分场地(如直流场户外区域)即采用这种遮阳网覆盖原土法达到固沙降尘效果。

混凝土硬化法,混凝土硬化法主要应用于站内道路,即利用设计道路的位置,采取设计基层+临时面层的方案,根据设计图纸施工300毫米厚水稳层,利用压路机碾压合格后,浇筑10厘米厚C30混凝土面层(表面拉毛处理),标高及施工工序均不作变动,作为施工期间临时道路和迎检主通道,待正式沥青路面铺设前,拆除混凝土临时面层,进行铺设。站内道路共计约1570米,浇筑混凝土800余方。

混合砂浆铺洒法,混合砂浆铺洒法,即在原沙土夯实后,铺设3-5CM中砂与水泥拌合料(1:9),碾压平整。极1、极2户内直流场两侧广场区域则采用此种方法,有效防止场内扬尘。站内场地共计约36000平方米,均是采取此种方案进行固沙降尘的,共铺洒混合砂浆3800余方。

广场砖铺设法,广场砖铺设法,即在混合砂浆铺洒的基础上,铺设300×300广场砖,标高控制与站内道路临时混凝土面层一致。现场与搬运广场基础相连的道路,则采用这种方案铺设1.5米宽临时道路,与进站主路、搬运广场基础、直流场西侧道路联通,形成环形道路。

洒水降尘法,洒水降尘法,即施工现场配备两台专用洒水车,在现场施工场地区域进行循环不间断酒水,达到有效降尘之目的。现场道路与遮阳网覆盖外之区域则采取此种方案进行降尘。

同时,项目部还组织了科技创新小组,“四新”技术应用研讨小组、QC小组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策划了综合蓄热法、洒水降尘法等创新工法,完成了外露混凝土基础、主控楼结构、环流变基础、防火墙、建筑物内装修等7个亮点工程。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在多次视察该现场时,表扬天津电建“这个工程干得好、干得科学、干得不容易!”天津电建公司因此也荣获国家电网公司“突出贡献单位”称号,员工张岭如、剧孟飞荣获“先进个人”。2012年5月该工程荣获青海省建筑行业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奖——江河源杯。2013年,该工程又被评为2013年度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为最终夺取国优金奖奠定了牢固基础。

笑对苦难 降服“闹心三宝”

“要想洗澡有点难,要买东西有点远,高压锅‘罢工’就吃夹生饭,讲得啥?奉献!夏天剥你的皮,冬天冻你的骨,新人进场胸口准发闷,图的啥?精神!要看电视得买‘锅’,要打电话得出‘窝’,朋友聚会得‘打车’,为的啥?祖国!”这是天津电建格尔木项目员工自编的顺口溜。面对当地干旱、夏烤冬冷、高原缺氧客观条件,乐观豁达的天津电人将津门爷们的特有幽默发挥到了极致。

除了这些“苦难”外,格尔木还有被大家戏称为当地“三宝”:“一宝”是风沙:工程周报是广阔的戈壁滩,令人们饱受风沙的侵扰。“二宝”是蚊蚋。每年5月初,当地的蚊虫就开始泛滥。为了防止蚊虫叮咬影响员工工作,项目部为每一位施工人员配备了防蚊罩。“三宝”是当地成群的苍蝇。刚刚分配工作到这里来的资料员小翟回忆到:我刚进场的时候,一次看到一根晾衣服铁丝上落着密密麻麻的蚊蚋,远远看齐像个鸡毛掸子。我从来没见过这个,当时一下子就被吓到了。为此,项目部专门在员工食堂和宿舍的门窗装上窗纱,并在生活区的角落里及时喷洒杀虫剂。

为了让员工们有个相对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项目部自工程开工伊始就高度重视员工医疗卫生与生活后勤保障工作,特别是一线民工的安全健康、生活环境、劳动保护等情况。在后勤保障方面,项目员工生活区板房采取防风沙封闭式设计,有效防止沙尘侵袭,同时生活区配备了人性化生活设施,宿舍配备了更衣柜、书桌、加湿器;洗漱间配备了开水器、洗衣机;食堂配备了卫星电视等,员工宿舍保持供暖。在医疗保障方面,配备了急救箱、氧气袋等急救器材; 为新进员工分发了红景天、降压药等抗高原反应药品和护目镜、防晒霜、唇膏、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参建人员完成体检260人次,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进场、培训关口均得到严格把控,确保实现全过程的“零死亡,零伤残、零高原病后遗症”发生的目标。

正是有了像天津电建这样的“铁军们”发扬了“缺氧不缺精神缺氧不缺斗志 艰苦不怕吃苦 海拔高追求更高”的精神,世界最高海拔输电精品工程——青藏±400kV直流输电工程的建设目标才能圆满实现。

(作者单位:中国能建天津电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