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节约成为一种企业能力——国华盘电公司双增双节管理纪实

 


      “小家哲学”成就“大家之道”。清代著名教育家朱柏庐在其《治家格言》讲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这个居家过日子的“小家”哲学,正是神华天津国华盘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华盘电公司)这个“大家”的经营管理“之道”。

让节约的理念深入人心

       在国华盘电,人人心中有一个等式:利润=收入-成本。 “省下的就是挣下的”。成本控制不是运动,不是做秀,不是权宜之计,是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该公司正是用科学务实的态度来核实每一项业务的“真实值”,消除成本构成中的“泡沫”和“水分”,全面进行“成本减肥”。

公司通过组织成本文化知识竞赛、“双增双节”活动月活动、“企业在我心中,节约在我手中”系列活动,全面营造“双增双节”氛围,让每一位员工都树立起“捂紧钱袋子”,“过好紧日子”的思想,挖掘和发现工作中的细节,聚沙成塔,积少成多,提高整体效益。动员广大员工从岗位做起,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一升油、一克煤做起,营造人人讲节约、人人控成本的良好氛围,让“成本控制”走进每个部门、每个岗位。

        目前,节约已经成为国华盘电人一种自觉行为:在办公区域光线能满足的情况下,不使用灯光照明;办公室做到人走灯灭、电源关闭;非正式文件纸张双面使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信息传递,减少纸张的浪费,对于日常消耗办公用品及低值易耗物品建立领用台账;工器具和劳保用品采用以旧换新;办公用品定额发放;检修的废旧擦机布、电机轴承的清洗剂等消耗材料循环使用,提高了使用效率。

让节约的举措落地有效

        多年来,国华盘电公司紧紧围绕抓预算、抓节能、 抓基层,抓细节、抓物资,统筹兼顾,既顾“西瓜”又捡“芝麻”,坚定不移地实施成本领先战略,落实双增双节措施。

        抓预算,进行成本源头控制。优化预算管理流程,部门、专业、班组根据年度的预算分解执行;按照年初下发的预算指标进行细化分解,并将预算指标全部落实到部门、专业、班组及个人,真正实现公司指标部门担、部门指标人人担;坚持一票否决制,超计划、无计划的业务需要领导审批。预算指标与业务计划紧密结合,业务计划覆盖所有成本费用科目,达到业务计划对财务预算的支持率100%。

       抓基层,挖掘员工节约潜力。盘电公司将员工视为节约的主力军,将班组作为节约的主战场。运行班组通过现场普查,制定重点项目,组织召开部门节能项目策划会,从定期工作、设备试验、机组启停试运、指标监测等项目入手,分析参数优化的可行性。其中,通过运行方式优化,实现循环水系统节双机三台循环水泵冬季运行方式,每天减少厂用电量5.52万千瓦时。检修班组结合实际制订了《修旧利废管理制度》,对设备、备品备件、原材料、工器具等材料的使用与消耗进行严格管控,使之与每位员工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节奖超罚,极大地鼓舞了员工参与节约的积极性。如,热工室调节班将现场拆回的控制头统一收集存放,并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修旧利废工作。2008年共修理奥玛控制头7台,约备件费用10.5万元。

        抓改造,依托科技改善设备性能。以国华《发电本质安全体管理系》为指导,强调“提高机组可靠性,改善系统经济性、保持环保先进性”为核心,一方面建立了设备状态全过程监督的风险预控体系,提供了专业化的发电业务支撑。另一方面,加大技术改造。2004~2012年,生产重大技改74项,涉及安全型的44项,节能型的15项,环保型的15项。在2009年#2机组A级检修中,通过低压缸改造、空预器改造等项目实施,单机供电煤耗降低了10 g/kWh。为保护好天津市后花园的环境,主动实施烟气脱硫项目。2013年,结合#1机组A修,进行脱硝改造,不断保持环保先进性。

       抓细节,完善管理创效益。盘电公司强化车辆管理,重新修订完善《车辆管理办法》,实施定额管理,节约一分钱就等于生产一分钱。实施《非生产用水、用电定额管理》,公司生活用电量累逐年降低。通过优化招标采购方式等强化物资管理,促使物资供应连成为企业利润的第三增长级。2012年,材料类物资采购成本平均降低7%。(国华盘电公司  孟凡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