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供电企业安全基础管理

 


浅谈供电企业安全基础管理

戴 放

供电企业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电网建设、给用户提供稳定优质的供电服务。确保这一任务的实现的核心基础就是要有一个稳定、可靠的安全生产基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基础就是要从企业的安全文化、规章制度、管理机制、教育培训,奖惩机制等多方面着手,安全有了保障企业的效益、供电质量、各项工程进度等都能得到保证。要做好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营造企业安全文化氛围

安全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企业文化的一个方面,是人们对安全价值的肯定。安全文化是人们经过长期工作实践,提炼出来的丰富的安全经验的总结和分析。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并为全体员工认可、遵循的企业精神。像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处处贯彻和执行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保护职工的身心安全和健康。

在企业内部通过张贴安全文化警句,条幅,绘画作品来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在员工工作和休息时间内起到提示警醒作用。条件允许下,在企业的大厅内、电梯间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立电子展示牌,循环播放安全文化理念宣传片或事故案例,通过声、光、电等科技手段丰富安全文化的形式,强调关系人、爱护人、尊重人、珍惜生命等安全文化理念,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二、制定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供电企业的每一名员工都必须严格遵守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简称《安规》。这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也是所有工作开始的前提,更是所有规章制度的基准。因此所有员工无论从事哪种专业、哪种岗位、担任哪种职务都必须严格遵守《安规》

围绕《安规》供电企业还要制定本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在制度里明确各部门的安全管理职责、安全任务,建立本企业的由企业第一责任人为组长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的安全职责。并下设多个专业工作安全小组,明确分工和安全职责。通过安全工作组的建立形成从公司到专业部室,再到一线班组的三级安全管理体系。形成安全的管理闭环。

总体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之后,各专业部门还要结合本专业的工作性质制定本部门本专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各岗位安全管理工作细则,通过制度的建立来规范全体员工的行为规范,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三、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管理机制体系

《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事故调查规程》中对事故分为一至八级,从重要程度上人身事故第一,电网事故第二,设备事故第三,下面就按照重要程度说以下三个方面。

1.管好“人”

人是一切工作的基础,管理好人的行为就能从根本上杜绝一切危险因素的产生。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就要提高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为失误,是导致事故的根源。做好工作前工作人员的安全承载力分析,就是一个很好的杜绝人为失误的方法。安全承载力分析,通过对工作人员的精神状况、生理状况进行判断是否适合当前的工作,还有工作环境对人的行为是否会产生影响,作业人员是否接受了专业教育培训,是否具备安全生产技能等等。加强作业现场的安全监督,进行作业现场的前期勘察,并进行作业危险点分析。

供电企业一个作业项目的实施要经过工作票签发人的签发,工作许可人的许可,工作负责人的执行三个流程,三个流程缺一不可。做好对这“三种人”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则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工作负责人做为执行工作票的核心人物,他手里汇集了大量的现场信息,他对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直接影响到安全生产,因此做好工作负责人的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工作负责人不仅是工作质量的把关者,更是现场施工的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依靠“三种人”对每个生产点实施有效的自我安全监督和管理,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规程和各项安全措施,就能有效保证安全生产。

2.管好“网”

供电企业的核心资产就是电网,核心工作就是进行电网现代化建设,为广大居民提供优质可靠稳定的电能。电网安全则关系到一个电网企业的生死存亡。

电网安全就是要保证电网供电结构体系的安全。电网供电结构体系中各电压等级的布局的合理性则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的核心。在进行电网规划、变电站建设、线路的铺设的前期要做好负荷预测和电网结构分析等工作,坚决杜绝出现供电半径过长,没有供电联络等情况。

变电站建设要同城市总体规划相匹配,杜绝出现部分地区供电负荷不足,而另些地区变电站负载率过低等情况。针对以上情况要及时调整电网结构,对电网进行切改,重新布局电网联络点。

3.管好“设备”

设备管理要以隐患排查工作为中心,并将隐患排查工作作为常态化工作开展,确切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通过红外线测温、遥视等技术手段对设备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缺陷、隐患录入到隐患排查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监控隐患治理的全过程。

加强设备检修管理,合理安全设备检修计划。认真贯彻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反措”,按照要求排查、整改故障设备,加快老旧变电站、输电线路改造,结合每年开展的迎峰度夏、迎峰度冬工作和重要活动的保电工作,有针对性的加强设备运行管理。还要每2至3年开展一次城市电网安全性评价工作,对变电、输电、配电、调度运行、运行方式、继电保护、自动化、电力通信、直流、营销、应急、电网规划、用电稽查等13专业,查找电网安全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方案,做到隐患消除,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四、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

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就应抓好人的安全教育,构建“人人想安全,人人要安全,人人能安全”的安全文化体系。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要持续开展,把安全文化贯穿于安全生产全过程。

将安全教育培训与业务技能培训相结合,避免出现教育内容单一、死板等情况的出现,避免这种情况主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强计划性教育,主要是按专业分工和每年可用于教育的有效时间来确定一个系统教育周期和效果目标,明确各级在周期内应做的事项和完成的指标。对应掌握的内容要严格考核标准,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完善和修订新一轮的学习计划,通过周期循环教育保证员工对各项标准、规范系统全面掌握。二是加强指令性教育,主要是根据当前形势、任务和需要,将必须强化的某些标准、规范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各部门,要求在一定时限内完成,并上报学习总结。三是加强经常性教育,主要是在各部门内部,根据习惯性违章的现实表现开展适时性、针对性的教育。其形式可以是大课教育、小课教育、随机性教育、一对一教育,也可以是特意安排的活动等。

分层次培训,就是指在各专业主管部门统筹下,按各专业技术特点分别制定培训任务及目标。安排基层一线班组,则应抓住一切有利时机,结合安全生产、经营、服务活动,有针对性地搞好岗位练兵、现场培训、技术问答等传统培训,做到有什么条件就培训什么内容。规范教育与分层培训既有交叉,又有区别,在实际运用中应相互结合,统筹安排,共同作用,提升员工安全素质和业务技能。

五、以人为本,完善奖惩机制

建立健全供电企业安全生产奖惩机制,机制的建立更要突出“以人文本”的理念,重点体现出人文关怀,通过机制的建立让全体员工体会到“人情味”。

大部分企业奖惩机制采取的方式往往是“重惩处、轻奖励”,“重物质、轻精神”,单一死板在执行力上往往会大打折扣。出现罚跟不罚一个样,奖跟不奖一个样的情况发生。这就与以人为本的理念相违背。

对错误的行为进行惩罚是必须的,并且要加重处理力度,要让事故肇事者一次记住,并且还要加强对引发未遂事故的查处力度。

在奖励经费的保障上,除将对违章惩处的罚款用于建立奖励基金外,还应投入一定数量的奖励经费,保证遵章员工的受益面和受益度。

在奖励实施的把握上,对那些职责范围内员工制止违章的一般行为少给奖励或不给奖励,但有突出表现的(如直接避免了事故发生)必须给予奖励;对那些超越责任范围而主动制止违章行为的员工要次次给奖,若避免了事故或未遂应给予重奖。

并加大对奖励员工的宣传,以正面形象鼓励全体员工向违章说“不”。

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从以上5个方面也仅是完成了基础性工作而已,更多的工作还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不断的完善。安全工作没有终点,只有坚持不断的强化安全管理,夯实安全基础,才能给企业一个美好的未来。

(作者单位:国网天津城南供电公司)

 

 

  (注:文章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未经作者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