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激励与约束机制作用 实现干部管理从静态向动态转变

干部管理是一个传统的课题,同时也是一个未来的课题。毛泽东同志曾有名言:“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干部管理的重要性毋庸赘言,而如何做好干部管理则是国企不断努力、不断探索的必选项。


对国企干部管理的调研表明:尽管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干部管理正在转变和进步,但总体格局仍是静态管理,即各级干部只能上,不能下;只能升,不能降。这种管理形态,带来的直接弊端就是各级干部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缺乏干事创业应有的动力和压力,从而造成干部在任越长(特别是在所谓上升无望而下降无忧的情况下),庸懒散软、精神懈怠之状况就越突出,直接导致干部队伍弱化,直接影响事业发展。


各级干部保持良好状态干事创业,要靠教育、靠觉悟、靠素质、靠自励,但又不能单纯依靠这些,党中央指出的当前干部队伍“四大危险”之一——精神懈怠现象在干部队伍中大量存在就反证了这一点。因此,对干部管理必须双管齐下:在加强对各级干部教育提高的同时,转变干部管理方式,尝试从静态管理转变为动态管理,充分发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作用。其中心点是:使各级干部在履职过程中既有动力、又有压力。其目标导向是:促使各级干部想干事、不能不干事、不能干不好事。具体操作思路是:


1、干部职级动态设计。可设想每一个干部职级细分为若干岗级,岗级实行动态管理,其变动根据为上一年度的综合考评结果,一般情况在岗级区间内浮动,优者上,庸者下,从而形成具有激励与约束双重作用的动态职级管理,实现各级干部一定程度上的可上可下。


2、干部岗位动态配置。李总《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在范围上,轮岗交流可涵盖企业中层及以上两级人员;在方式上,可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在方向上,可同类岗位交流,也可不同专业之间交流轮岗;在操作上,可适当缩短轮岗交流周期,从而增强岗位动态管理效果。


3、干部考核规范严格。应优化对各级干部综合考评的方式和程序。一是在综合考评比例中,设计增加日常考核,特别是单项重点工作考核;二是综合考评实行定量分析(群众测评)与定性分析(征求意见)相结合,尽可能剔除量化考核可能产生的不真实性;三是客观分析运用年终经营指标完成情况。


4、干部收入动态变化。在设计上,干部收入分配与干部职级设置配套对应并加之合理有效的奖励,干部收入随年度考评后确定的岗级而变动,从而实现干部收入的可升可降。


今年开始,为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激励干部干事创业,促进企业更好发展,设计院尝试推行中层干部、部门助理、项目组长竞聘上岗制度,操作过程中突出竞聘上岗、双向选择、明确聘期的原则,在干部动态管理方面迈出了探索的一步,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干部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通过顶层设计,为各级干部的发展进步提供更大的可操作区间,对干部履职尽责形成更大的激励和压力,为津能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坚实的组织保证。(热电设计院  曹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