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有所归 心有所属

 


身有所归 心有所属

天津市电力学会“科技之家”2014年活动总结

石静林

星光似箭,岁月如梭。2014年已渐行渐远,与我们擦家而过了。在即将翻开2015年新篇章的前夕——2014年12月29日, 这些为天津市电力发展做出极大贡献的老科技人员,一个个精神矍铄、兴高采烈地来到会场——天津凯德大酒店科技厅,这是“科技之家”在2014年的最后一次活动。他们为此精心地做了总结、汇报。

一、始终保持高出勤率

据统计,2014年活动次数为47次,平均每次参加人数为21人。为了保证出勤率,活动时间还从9月1日后由原来的每周四上午变更为每周一上午。

二、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1.座谈交流。这是科技之家活动的主要形式。

交流内容则是当前国人最为关注的我国各项改革。这也是他们每次活动的中心话题。

一是国家建设方面,核电、水电、风电、光电;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输油、输气管线;高铁;新四化等。

二是时事政治方面,年度的中央两会;改革的顶层设计;改革的深水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依宪治国、依法治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房地产形势;事关民生福祉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改革;大学生就业问题;缩小分配差距问题;国企改革;环保和治理雾霾;反腐败打虎拍蝇落实八项规定;香港占中;澳门回归纪念;台湾动向;钓鱼岛及南海诸岛主权;中俄、中美、中日、中越、中菲关系;伊朗、朝鲜核问题;恐怖主义及伊拉克、叙利亚、阿富汗、巴基斯坦问题;俄罗斯及乌克兰局势;马来西亚航班失联、马航客机在乌克兰上空被击落等。

三是天津建设方面,日新月异的城乡变化;中央涉及天津的大事,天津电力形势,电力公司安全生产、人事变动情况等。

2.现场参观。2014年6月10日,天津市电力学会组织科技工作者参观北疆电厂,有31名老同志参加,现场听取了目前国内装机容量最大的超超临界百万千瓦机组建设及运行情况介绍。不仅使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也使他们对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感到由衷的自豪。

三、老有所归、老有所乐。

古语讲“人生七十古来稀”,但在“科技之家”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人活八十不稀奇”,而且是身体健康、精神矍铄。他们始终保持着好心态,精神面貌非常好,耄耋之年不显老;常活动,常用脑,老年仍把青春葆。

“科技之家”组织是个老年群体,全部成员年龄均在66岁以上,其中超过80岁的有13位。突出代表是左振欧、陈彰鈺等老同志,不但每年外出旅游,而且在参与议论时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表达清晰,令人感佩。84岁高龄的刘宝盛、陈国元长期参加不缺勤。特别是孙振江同志,自9月参加活动以来,一直不缺勤,由于孙总涉猎层面宽,认识水平高,有着很高的理论功底,已经成为“科技之家”的骨干之一。

尽管老同志们都年事已高,但大家却能始终坚持参加活动,一是因为老同志们对党、对国家、对事业、对科技、对电业的忠诚与热爱,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期盼和向往;二是因为科技之家的组长、副组长们为这个组织所做的辛勤付出。每次活动前不仅是查资料、找文件等为活动提供材料,还把“科技之家”的成员当成家人一样关怀。进入大家庭的乐趣是在小家里无法得到的。很多同志退休前都是科技岗位负责人,有专业的实战功底,理论水平、认识水平都比较高,所以在这里吸收知识既快又广又深。老同志们思维都相当活跃,虽然他们人已经退休,但思维永远没有退休。相反,他们比年轻人更加关注社会、科技、党和国家的发展,他们更加关注下一代的未来。

新科技的发展都是在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奠定的基础上进步、腾飞的,我们都是在做接力赛跑的传承。在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今天,当老一辈退休后,科技之家就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活动场所。天津市电力学会作为主办者,一直是他们的坚强后盾,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在老龄化社会日趋严重的今天,天津市电力学会将一如既往地为“科技之家”做好服务,成为一个“上老老而民兴孝”的企业楷模,能使社会上更多的前辈们身有所归、心有所属,和谐快乐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