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4月24日消息 “师傅,你们施工,我们还能用电吗?”近日,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二道沟村一座普通低矮的民房旁边,两辆巨大的发电车引人注目,正持续发出低沉轻微的轰鸣声,而在村边路口的一辆“黎明牌”带电作业机器人,正在对二道沟村10千伏西16和西27架空线路进行带电挑火工作。
“您放心,这村里26户居民,一户都不会停电!”国网天津城南公司小站供电服务中心外勤班袁文强说道,为了准备好这次检修作业,他已经提前在这里忙了一天,早上5点就赶到现场安排指挥,通过不停电作业方式,将每一户居民线路接入发电车旁路。
“这是我们应用多种技术拓展不停电作业应用场景的又一次突破!”国网天津城南公司配网不停电作业专责焦秋良说道,“如果采用传统作业方式,像这样的改造通常至少需要停电检修3个小时,会给村民用电造成不便。如今我们采用人工智能与传统技术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前期设计勘察,现场出动2辆发电车、1辆绝缘斗臂车、1台带电作业机器人,临时安装6台低压配电箱、敷设近2千米低压旁路线缆,应用‘机器人带电搭火、带电挑火、应急发电车、低压旁路作业’等多种技术,实现了全部26户居民改造期间不停电。”
据了解,此次改造任务是更换老旧高、低压配网架空线路,解决10千伏架空分支线路无联络问题。配网架空线路相当于供电系统中的毛细血管,传统改造更换方式势必会造成居民家中停电,并且尚未有可以效仿的不停电作业先例。城南公司围绕为群众办实事的宗旨,立足“小站模式”干事创业劲头,组建不停电作业小组,不怕困难、不讲条件,探索攻坚不停电作业方式,在统一部署和城市供电网第一应急抢修中心的大力支撑下,实现了人工智能新技术与传统人工作业相结合、高压带电作业与低压不停电作业同时应用的创新突破。
改造任务圆满结束,袁文强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愉快的笑容,他说:“我们学党史、悟思想,就是为了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我们通过不断升级‘小站模式’,创新技术手段,优化服务品质,提升农村电网水平,就是为了让老百姓满意。老百姓不希望停电,我们就要千方百计实现它,哪怕再苦再累也值得!”(来源:央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