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国家能源局召开“获得电力”服务水平提升工作会议。会议介绍,2023年我国“获得电力”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在政企协同、便民利企、高压办电、可靠供电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去年全国节省电力用户办电投资共计600亿元,4年累计节省超2600亿元。
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全面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 持续优化用电营商环境的意见》,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居民用户和低压小微企业用电报装“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高压用户用电报装“省力、省时、省钱”服务。
据介绍,经过各方努力,有关主要目标任务已在2022年底前全部完成,全国基本实现用电报装“三零”“三省”服务全覆盖。目前,31个省份均已建立“获得电力”工作协调机制,实现跨部门、跨层级的政企协同。此外,各地创新网格化供电服务新模式,积极推广带电作业、无人机巡检等不停电作业新技术,去年累计开展不停电作业162万余次。
“办电投资是办理用电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比如拉线、建设变压设备等。”华北电力大学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王鹏说。老百姓和企业从申请用电到用上电的过程在电力行业内被称为“获得电力”,这也是评价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要开办工厂,没有电就无法生产,企业需要向有关部门申请办电。这其中的难易程度、时间长短、成本高低、电能质量等,会直接影响到“获得电力”指标的水平,从而影响企业投资意愿。(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