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风电信息化建设 促进企业管理提升

 


随着国家新能源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清洁能源机制的不断优化,风力发电企业面临着新的竞争态势,在提高装机容量和设备利用率,提供更多优质的可再生和清洁能源,实现上网电量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运维成本最优化的要求下,风电企业不断寻求新的发展路径,信息化建设就是其中最有力的发展方式之一。

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应该是提升管理,获得更大的商业价值,将信息化作为企业“精益化管控”的有力工具。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管控生产风险,有效利用发电资源和实时掌握电厂运转情况,实现生产规范化,管理现代化和决策科学化,实现企业管理达到由经验化管理到数字化管理的跨越发展,体现以信息和知识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实现管理提升的最终目的。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般包括三大板块,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管理信息系统MIS和分散控制系统DCS。SIS主要处理大量的实时数据和保存长期的历史数据,完成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负荷优化调度、机组经济性分析和优化操作指导等;MIS主要完成生产经营管理、财务管理、计划统计管理、办公自动化等;DCS等监控系统主要完成机组的实时监控。本文将主要简述探讨MIS 、SIS。

一、信息化建设中MIS的原则

(一) 创新原则

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等科学的发展十分迅速,为了紧跟时代步伐,有效的发挥MIS与时俱进的作用,在企业MIS建设中要有创新和超前意识,应当注意技术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及时了解新技术,使用新技术,使目标系统较原系统有质的飞跃,能充分体现出它的先进性。

 (二)整体原则

企业管理可以理解为一个合理的“闭环”系统,目标系统应当是这个“闭环”系统的完善。企业完整的实现计算机管理不一定必须在企业的各个方面同时实现,但必须完整地设计系统的各个方面。MIS建设从可行性研究开始,经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应有文档资料,并且在开发过程中不断予以完善和充实,以保证企业MIS资料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三)质量原则

MIS实际上是个庞大的数据管理系统,企业的全部基础数据和营运资料,都被真实地记录在该系统中,因此该系统中所存储的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所以,管理信息系统所采集的数据质量的优劣,是企业MIS建设成败的关键之一。为了从头保证MIS的开发质量,对企业的管理必须逐步完善以下工作: 管理工作的程序化,各部门都有相应的作业流程; 管理业务的标准化,各部门都有相应的作业规范; 报表文件的统一化,固定的内容、周期、格式;数据资料的完善化和代码化。

(四)经济原则

MIS固然能解决许多传统管理模式难以解决的问题,但这要付出相应的代价。管理的层次越高,管理的内容越细,相应的投资、管理费用和计算机维护费用也就越多,要付出的代价就越大。在设计MIS时,不要盲目地追求一些在实际运用中不是十分必要的功能,而应追求最佳的投入产出比,即以有限合理的前期投资和后期相对固定的管理费用为代价,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以争取实现最佳的管理目标。

二、信息化建设中SIS具备的功能

SIS主要目的是在电厂MIS系统和各种分散计算机控制系统之间架起一座联系的桥梁,从而在整个电厂范围内实现信息共享,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SIS的主要功能有:全厂各生产系统实时信息显示、机组的性能计算与经济性分析、全厂负荷优化调度、机组寿命管理、设备状态检修及故障诊断和维修指导、机组运行经济评估等。

(一)全厂各生产系统实时信息显示

该功能以画面、曲线、棒状图等形式显示机组及其辅助设备的运行状态、参数、系统图,为厂级生产管理人员提供实时信息。同时记录生产过程的主要数据,生成各职能部门需要的全厂各类生产、经济指标统计报表。

(二)性能计算和经济性分析

该功能用于计算单元机组各主辅设备的效率等性能参数。以及综合性能计算、分析,这是优化调度所必需的,它以获得最佳发电成本为目标,将机组和辅助设备的当前各性能参数与理想值进行计算比较,将偏差以百分数形式显示于屏幕,以使运行人员矫正偏差。

(三)机组寿命管理

寿命监测和管理是通过启动曲线、运行曲线、寿命曲线和厂家提供的各种数据、图表来配置设备的预测与预防性维护方案,为了分析和比较。同时系统根据各种运行参数和设备的运行时间,为运行操作人员显示出对维护的预测和指令。

(四)设备状态检修及故障诊断和维修指导

通过对过程各部分的变量进行逻辑评估来监视过程,并将过程的实际状态与动态过程模型进行比较,面向状态进行诊断和早期报警,使运行人员能在故障发生前对这一问题进行纠正。通过对所采集的测点数据进行分析,并与标准模型进行比较,对诊断出错误的数据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数据发往过程信息管理系统或控制系统,参与生产过程的控制。

(五)机组运行经济评估及优化运行

SIS系统应具有监视机组的运行参数,在其发生偏离时,及时警告并对偏离进行分析计算,得出调整的操作方式,以指导机组的经济运行。

三、信息化建设中DCSMISSIS的关系

分散控制系统(DCS)完成对设备运行层实时数据的采集、转换和存储,控制设备生产运行。是一个过程控制系统。数据发掘技术和历史数据的保存都存在相当大的限制,运行人员通过DCS实现对设备的控制功能,它强调的是运行的准确,以稳定性和安全性为首要目标。

监控系统SIS在管控一体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承上(MIS系统)启下(DCS控制系统)的作用。DCS系统是整个电厂信息化系统的最底层,他担负着整个生产领域数据的采集和命令的执行,为SIS系统提供实时在线数据。鉴于发电企业对DCS和MIS系统在可靠性、安全性和实时性等方面的要求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为确保生产的安全,必须隔离DCS和MIS系统网络间两类不同特性信息的传输。就是要做到横向隔离,纵向分区。

四、信息化建设保障工作

(一)做好资金保证

企业应做好信息化建设资金规划工作,在每年的预算中规划出一部分资金专项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专款专用,以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的需要。

(二)做好人员保障

按照实际需要配备及补充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建设好信息化所需要的人才队伍,为此公司成立了由公司领导直接负责,选调优秀专业技术人员所构成的公司信息化工作小组,为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提供了人员保障。

(三)做好安全保障

在企业内深入开展网络安全保密教育,对所用设备进行实时监护,安装防病毒系统,软件及时更新升级,做到设备可管可控,达到网络安全保密要求。

(作者:商文彬 单位:天津滨海电力有限公司)

   (注:文章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未经作者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