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创小发明 解决大问题

 


自创小发明 解决大问题

——记天津电建宁德项目部金属试验班发明射线透照捆绑器

陈超

 

“别看这玩意不起眼,作用可大着呢,不光干活省了不少劲、还是咱这几台射线机的贴身保镖呢!”公司宁德项目部金属试验班班长高飞锋骄傲地介绍着这项班组小发明成果——射线透照捆绑器。就在前两天,这项小发明还荣获了公司“六小”创新创效活动一等奖。

工期下“逼”出的“小发明”

提起这项小发明,还真有一段故事。当时公司号召开展“六小”创新创效活动,项目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职工创新工作室精心组织、广泛动员,现场几十个班组积极响应、快速行动,全体职工立足岗位,积极动脑、大胆创新,一时间整个项目营造了浓郁的活动氛围。当时,金属试验班正为GB廊道射线探伤进展缓慢的事伤脑筋呢。           

一天早站班会上,向来朝气蓬勃的年轻班长高飞锋一筹莫展道:“最近咱们廊道这块活干得可是有点慢啊,兄弟们得加把劲啦,保机组商运咱们可不能拖后腿啊!”其实,他心里明白,廊道射线探伤难题已经不是一两天的事了,都快成了大伙的心病了!不是弟兄们不努力啊,是这廊道内本来作业空间就很狭窄,再加上口径不一的各类管道错综复杂,有的三四米高,探测一道焊口就要工程部出面协调搭一次架子,而且只能夜间施工,如果再不想想招,恐怕弟兄们就是再加班加点干这进度也赶不上来。

站班会后,班长高飞锋立即召集班组人员召开了专项讨论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班长高飞锋如获至宝,认真汇总整理了大伙的想法,并建议起个名字,最终讨论决定叫“射线透照捆绑器”,随后立即付诸行动。

升级版的“小发明”

接下来的日子里,金属试验班便开始了小发明创造之旅。短短几天内,发明成果就诞生了,乍一看还挺繁琐,大致分主架、副架两部分,工作原理就是首先通过上紧固带把射线机五花大绑固定在捆绑器副架上,然后再利用下紧固带把与环形副架背靠背相连接的环形主架通过打包带固定于被检测的管道上,每次探测射线机于副架上固定不动,拆卸的都是下紧固带和主架之间的打包带。如果使用原先的捆绑布带对射线机加固的话,每探测一道焊口,就要对射线机重新绑扎加固,一不小心就会造成设备把手等附件变形破损,甚至会损坏主体机器,严重影响了射线机使用寿命。最贵的一台进口设备价值十几万元,其余两台国产的也要两三万。每次加固时作业人员都要小心翼翼、倍加呵护。发明了这捆绑器,大伙就尽管放开手脚干是了。

但初期应用过程中,并非尽如人意,系列问题接踵而至。虽然捆绑射线机的副架固定了,但布带短捆绑不牢固,主架尺寸固定、过于死板不灵活、只能在通用的口径上捆绑等等,现实操作是慎之又慎,就怕有个闪失。眼看工期逼近,小发明一定要成功,不能半途而废,大家都不甘心。通过加长绑带、主架增设连接孔等一次次琢磨改进,克服诸多缺陷后,大伙反映还算可以。半个月下来,工作效率确实有所提高,但作业人员却觉得很累,射线机本来就很重,轻点的二十多斤,重的达到四五十斤,外加巡测仪、线轴、控制箱、喇叭等系列设备,总共加起来也要百十斤。况且在廊道内还要行走很远距离,空间大点的还好,窄一点的地方连腰都伸不开,再带上这么个“累赘”,恐怕没等干活就先累倒了!另外,每探测一道焊口,虽然副架连同射线机无需拆卸,但主架还是要频繁拆卸,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于是大伙商量后决定向公司总部研发人员齐向前等请求指导和帮助。

经过公司总部的大力支持和现场实践过程反复摸索、钻研,没过多久,捆绑器成功升级、华丽变身,不光身形明显变小、精巧别致,份量减轻了一大半,使用起来也特别灵活。原来,材质由钢质换成了铝材,主架与副架连接处使用了旋转调节装置,通过旋转手柄副架可360度转向,射线机探头也可全方位转换。高飞锋捧着来之不易的“宝贝”进行交底、培训后,大伙快速投入使用。结果真的出人意料,小发明不光在狭窄的空间里应用自如,连高三四米处直接搭个梯子就可以了,有效节省了搭架子时间与费用,而且避免了每次捆绑射线机对仪器造成的损坏,除此之外还可以在一些特定的多趟管道中同时透照附近的小径管。提起这一可喜成果作业人员兴奋的赞道,“别小瞧这宝贝,环境越困难越复杂越好用,廊道那点活根本不在话下,SHY氢管施工一并拿下,省时省力、活干的痛快,保商运绝对没问题!”果不其然,在各级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最终高质高效圆满完成了各项施工任务,为机组如期商运提供了坚强保障。“实践证明,这个看似简单、操作方便的小发明,还真解决了大问题!”现场经理周金铸乐呵呵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