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渤海之滨到西部戈壁,他们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打硬杖”的“四特精神”;他们冒严寒、顶酷暑、抗风沙;他们为建设哈密南±800千伏换流站工程已在新疆哈密南湖戈壁滩奋战了300多个紧张的日夜。他们就是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天津电力建设公司(简称“天津电建”)新疆哈密南换流站电力建设团队。
难与苦的磨炼
哈密南±800千伏换流站是哈郑联网工程的送端站,是国家实施“疆电外送”战略的首个特高压输电工程,是首个“双八百”直流输电工程。工程建成后,将成为联接西部边疆与中原地区的“电力丝绸之路”,真正形成“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的新格局。
没到过哈密施工现场,就不会真正了解哈密南换流站建设者的艰苦,就不会懂得他们的牺牲和奉献。最热的时候,这里地表温度高达70℃。门把手被晒得滚烫,垫块布才敢开门。现场的计算机因“高烧”频频死机,无法正常运转。到了11月,最低温达零下30℃,白菜冻得比排骨还硬。工作人员里三层外三层全副“武装”,只有两只眼睛露在外边。
很多在内地很简单的工程,到了哈密南难度陡增。例如,戈壁上看似黄沙千里,但实际只有不厚的一层沙,下面的盐碱块坚强如铁,水都渗不下去。在主控楼基础开挖时,就出现挖掘机根本挖不动,只能用炸药炸碎顽石。工程结构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施工,对温度相当敏感。工地的夏天又热又干燥,混凝土干得太快,只能盖上塑料薄膜保湿;冬天气温过低,混凝土无法顺利凝固,大家就把冻结的沙石料点火烤热解冻,再加热水搅拌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盖上棉被,搭设保温棚烧火炉保温养护。
然而,再艰苦的条件也挡不住天津电建建设者的步伐,作为哈密南±800千伏换流站土建A标施工单位,项目进场时,天津电建新疆哈密南换流站团队就将夺“旗”创“优”工作思路贯穿于工程建设之中,坚持安全文明施工和质量工艺水平的“可控、能控、在控”。施工期间,又结合“建功立业对口劳动竞赛”、“奋战70天,决战四季度”等活动,相继高标准完成了换流变广场、两极低端阀厅、主控楼交安等活动目标,没有一个人退缩,也没有一个人叫一声苦。
在哈密南±800千伏换流站建设中,这个团队不仅取得了750千伏区域顺利投运和土建全面交安的阶段性胜利,而且在国家电网公司2013年第一次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流动红旗竞赛中,从14个参赛单位中脱颖而出,获得“变电工程质量管理流动红旗”称号。
血与汗的付出
在哈密,最小的雨称为“微雨”,落在人脸上就如掠过一缕轻雾,哈密降雨量之小、空气之干燥可见一斑。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哈密南换流站电力建设团队的人员几乎都水土不服,流鼻血、拉肚子、嘴唇肿……
安全主管赵向冲主抓项目安全工作。初到现场的他,天天奔波于工地,皮肤原本就过敏,加上长时间暴晒,全身都起了的红斑,大夫让他在屋内休息。由于牵挂现场,担心施工人员的安危。每天打完吊针,他仍坚持去施工现场巡视。
施工管理员张文亮初到现场水土不服反应强烈,上吐下泻,笑称跑卫生间都跑不过来。出于对他身体状况考虑,大家建议他调出哈密南项目。四十多岁的硬汉子急得掉泪:“我就是为建换流站来的,水土不服反应是暂时的,我总不会一直都不适应吧?”边说边颤抖着手写下几行字,交给领导。打开一看,竟然是一份保证书:病情后果自己承担!
刚大学毕业的技术员王思彪,身体廋弱,进入现场第一天就胸闷气短、四肢发软,几位师傅见状急忙把他扶到现场休息室,给他抹上风油精,服下藿香正气水,症状才得以缓解。面对这种从未有过的身心考验,是继续前进,还是妥协退却?他暗下决心: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不仅要在哈密南呆下去,而且要在这里干出一番事业来!
王俊宇是项目工程部部长兼质量部长,今年4月间,他出现了连日低烧,并伴牙疼。为了不影响工程施工进度,他白天坚持工作,晚上利用吃饭时间到乡卫生院治疗,再回项目部继续工作。长达两个星期的持续低烧,让他本就不结实的身体越显消瘦,体重从130斤掉到115斤。同事劝他休息,考虑到工期催人,他选择了继续边治疗边工作,也坚持把份内的工作干完。
“有人将在这里工作比喻为‘透支生命’,但我认为值得!”,现场年纪最大、工作经验丰富的建筑专业经理胡金铃深有感触地说:“我为什么要在这里坚持?就是在退休前,和大伙儿一起把哈郑联网工程建成,亲眼看看这造福疆豫人民的幸福线、光明线。”
2012年10月,这个团队接到通知,由其承建的低端换流变防火墙务必于11月30日前封顶,确保年内钢结构安装的形象进度。两极低端防火墙浇筑高峰正值11、12月份,天气极端寒冷,最低温度已低至-29℃(现场监测数据)。施工人员外边穿防寒服,里边再套两层毛衣毛裤,戴着棉帽和风镜,脚登军靴,风依旧刺透衣服直达身体,风裹着雪粒打在脸上像针扎一样疼。戴上口罩后不透气,呼出的气结成冰,大家只好把鼻子和嘴露出来,结果鼻子和嘴周围全是白冰,就像圣诞老人的模样。这些建设者始终坚守一线,在这种壮怀激烈、舍我其谁的气势下,高标准兑现了防火墙结构在11月底结顶的庄严承诺,在直流建设史上书写了防火墙施工速度传奇,并在2013年春节前出色完成了主控楼结构结顶、两极低端阀厅主钢结构吊装完成的重要里程碑形象节点。
情与爱的交织
选择了电力施工建设这个职业,就意味着风吹雨打,翻山越岭;就意味着远离城市,远离繁华;就意味着忠诚、忘我、奉献和牺牲。
在哈密南项目部,大家的快乐是相似的,看着工程建设一天天形成规模,怎能不感到莫大的幸福?大家的沉重也是相似的,苦累后、生病时的思家之情,与家人的聚少离多、忠孝两难全的终生遗憾……
回忆起2012年土建第一阶段战役,电网工程公司副总经理兼哈密南项目部执行经理张岭如自豪地说:“在哈密南现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拼命三郎,每一个人都忘掉了儿女情长,大家有着一个共同目标,就是让电力丝绸之路的梦想早一天建成。”在两极低端防火墙浇筑高峰期,张岭如日夜住在施工现场指挥,有一次差不多三天三夜没合眼,当面色黢黑的他回到办公室时,直接瘫坐在椅子上,水杯放在桌上,由于心发慌、手发抖,近在咫尺的水杯几次都拿不到手。短暂的休息后,他又回到现场,他说:“坚决不下火线。”在女儿生日当天,他给女儿打了一个电话,当女儿撒娇说别的小伙伴儿都有爸爸陪着时,这个刚强的汉子落泪了。
清瘦而精气神十足的现场经理剧孟飞,是现场技术管理的中流砥柱,《防火墙隔墙整板浇筑》、《综合蓄热法攻克冬季混凝土施工难题》、《防风固沙措施》等一项项工法饱含着他的心血与智慧。在去年11月回家控亲假期中,他在与项目部一名员工的手机通话中,意外得知现场施工采取的综合蓄热法出现难题,毅然告别妻儿赶回施工现场,这是他刚开始休假第三天。他饱含歉意对妻子和儿子说:“现场需要我回去,我也不能再歇了,等忙过这一阵我带你们娘俩去欢乐谷玩……”,不敢抬头看她俩的双眼。自打儿子出生至今已四岁,这样的承诺记不清有多少次了。善解人意的妻子轻抚着他的肩,但话语坚定:“去忙吧,只要你心里装着这个家。”
总工程师郭瑞真,主抓工程、技术管理,白天带领工程质量人员改进和创新施工工艺,晚上挑灯夜战看图纸、撰写施工方案。就在两极低端防火墙施工关键时期,妻子的一个电话告知,5岁的女儿得了重病。作为丈夫和父亲的他,心急如焚。可现场正值施工高峰确实走不开,他一方面安慰妻子同公公婆婆先带孩子看病,一方面强忍牵挂,带领工程技术人员积极创新工法,防火墙施工利用“综合蓄热法”,采取整板浇筑,一次成型,拆模后的防火墙结构尺寸准确,观感美观大方,成为哈密南换流站工程现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现场,还有一位老大哥,年近50岁,黝黑的脸庞和很久未愈的冻伤印证了他常年累月工作在户外,他就是工程主管李文广。2013年春节前,正是项目实施土建阶段第一战役的关键时期,他年近七旬的老母亲病重住院,家里打了几次电话说老人想看看他,但他一直瞒着单位,通过电话“遥控”着亲朋好友照顾母亲,自己留在现场值班。除夕夜,他站在寒风凛冽的雪地中,庆幸着母亲终于康复,也为自己不能守候年迈母亲深深自责。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抗争中,肉体上的痛苦可以忍受,而对父母、爱人、儿女以及兄弟姐妹的思念与愧疚,像利刃一样直抵这些硬汉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亲人给予他们的爱与理解,他们将对亲人的爱转化为工作业绩,能够给予亲人们骄傲和安慰的工作业绩。
戈壁苍凉,长天湛蓝。天津电建哈密南换流站的建设者们,将情感化作力量,层层叠叠融进这荒漠风沙之中,在戈壁上默默坚守、默默耕耘,将一幢幢建筑精品镶嵌在戈壁荒滩,与蓝天、云海、天山、戈壁构成一幅气壮山河的绝美画卷。(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