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电青年突击队抢建气膜方舱实验室 提升核酸检测能力

  “电源接好了!可以送电!”经过国网天津滨海公司战“疫”保电青年突击队(汉沽分队)10个小时的连续奋战,随着队长魏文浩一声令下,低压配电箱电源开关完成合闸,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网球馆“迪安雷迪”气膜方舱实验室投入使用,大大提升天津市核酸检测能力。

   该气膜方舱实验室包含6舱,分别为1个试剂准备区、2个样本制备区、2个扩增区和1个样本接收区。1月9日天津启动全员大筛,当日晚,国网天津滨海公司接到滨海新区将在汉沽网球馆搭建“迪安雷迪”气膜实验室任务,战“疫”保电青年突击队(汉沽分队)主动出击,确保完成供电保电任务。

  由于气膜方舱实验室的装备10日凌晨4点才能运至场地并组装,且组装耗时、完工时间不确定,接电工作只有等所有装备摆放位置明确后才能开展。为了给设备安装争取更多的时间,突击队连夜以最快的速度调配了70米电缆、一座临时低压配电箱,以及接电所需的各类资源,并于当晚运抵汉沽网球馆,待气膜方舱实验室的装备组装完成、明确用电位置后第一时间接电。

  连日来,滨海新区气温骤降,最低气温仅为-9℃,队员们密切跟踪气膜实验室组装进度,认真核实设备安装地点。“开始接电!”,随着队长魏文浩一声令下,放线、布线、接线、调试……所有步骤一气呵成,赶在核酸样本检测设备正式投运前实现通电。在了解到核酸检测仪器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时,突击队又调派了一辆应急发电车进驻场馆,并派专人24小时值守,随时解决气膜实验室的用电需求。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国网天津电力公司团委发出《守护津城安全 津电青年当先》的倡议,随后各分公司团委团员青年快速反应,派出一支支青年突击队,为天津抗疫贡献电力青年的青春力量。

   “喂,请问是河西越秀路街道吗?我们是国网天津城南供电公司,今天下午的第二轮全民核酸筛查,电力保障这您看还有什么要求吗?”“我们用电没问题,就是现场志愿者太少了,实在安排不开了。”电话那头是街道焦急的声音。

   1月12日中午12点,天津启动二次全员筛查。一条动员令在城南公司青年工作微信群中引起了热烈反响——河西区越秀路街道核酸检测点工作人手告急,需要青年志愿者火速支援!

  很快,45名青年踊跃报名参与,迅速组建起了疫情防控青年应急志愿服务队。不到下午1点,第一批8名青年志愿者就整装集结奔赴越秀路街红波里社区核酸检测点,以最快速度驰援防疫工作。

  “作为一名党员,不仅要做好本职的电力保障工作,更要竭尽所能为社会多作贡献。”已经在室外连续工作7个小时的新入职青年员工李一鸣说,在她身后,是井然有序的检测现场,而这忙碌现场中总有那一抹亮眼的红色,温暖着社区居民的心。当日晚6点,城南公司第二批6名年青年赶赴越秀路街恩德里社区,接力夜间核酸筛查志愿服务任务。

  “喂,请问是昔阳里社区吗,我们是城西供电的,今天下午的二筛,您那儿还需要支援吗?”1月12日,夜幕降临,在昔阳里社区协助居委会忙完了一天的防疫志愿者工作之余,青年突击队员陈亚敏和他的同事们来不及休息,又身着红色“铠甲”,做好个人防护,继续为其他疫情防控点开展保供电服务。

   疫情发生以来,国网天津城西公司团委迅速组建青年突击队针对辖区内30多条10千伏防疫供电线路运行状况进行特巡,对沿线设备开展红外线测温,重点对医院的供电设备:漏电保护器是否正常、电表箱是否牢固、计量装置是否正常运转、线路设备是否连接可靠等进行逐一细致的排查。着重对百余个24小时核酸检测点的取暖设施及照明装备进行监测调试,54名队员以“三班倒”的形式守护在核酸检测现场,为初筛、二筛工作顺利有序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电力保障。

        国网天津滨海公司团委第一时间成立11支战“疫”保电青年突击队,建立完善“联络员”机制,90余名队员累计完成“迪安雷迪”气膜方舱实验室、丹东里、前坨里等46处核酸采样点位接电,与784户防疫重要用户建立24小时互联互通机制。(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听,来自战“疫”一线的津电声音

  “用电检查一定不能马虎,要确保隔离点用电万无一失”“4个小时装好杀菌灯是硬要求,1分钟都不能耽搁”“爸,今天冷,您记着多穿点”……疫情当前,国网天津电力向险而行、尽锐执甲,广大干部员工或坚守在供电保障岗位、或奋斗在电力服务一线、或奔忙于志愿服务现场,以“压舱石”“顶梁柱”的责任担当默默坚守、无悔奉献,他们的话语温暖而有力量。

  万无一失——护航新增隔离点

  面对非常之“疫”,需以硬核之力、非常之速,切断传染源、阻断传播链。1月17日,为更好地开展密接、次密接人员的转运隔离,市防控指挥部决定在西青区大寺镇新增3处隔离点。国网天津城西公司第一时间派遣精干力量赶赴现场,全力做好新增隔离点的供电保障、优质服务等各项工作。

  

  1月18日,国网天津城西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在西青区大寺镇赤龙南街新增隔离点小区开展线路巡视。

  “用电检查一定不能马虎,要确保隔离点用电万无一失。”在赶赴现场的路上,城西公司李七庄供电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刘冬强调说。

  本次新增隔离点为大寺镇赤龙南街3个公租房小区,共22栋楼,将满足3600余户隔离人员入住需求。无视寒风刺骨,城西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到达隔离点后一刻不停,立即对相关电力设备和线路开展“地毯式”摸排。“时间紧,任务重,本次我们紧急调拨运行与用电检查相关专业骨干共30余人,对隔离点户内线进行用电安全检查,对上级电源线路开展特巡”刘冬介绍说。

  在此基础上,城西公司多部门协调联动,核对隔离点电源信息和供电方式,完善故障情况下应急倒路预案,加大对周边4条10千伏电源线、13个供电台区巡视力度,确保供电安全可靠;全面加强优质服务,与社区网格员建立“一对一”24小时联络机制,提前完成小区全部新增客户的首次购电开卡,张贴《客户用电明白纸》和“网上国网”指导卡,多措并举提供暖心服务。

  四个小时——点亮防疫杀菌灯

  一个隔离点,是一座抗疫堡垒,更应是一座安全堡垒,安装紫外线杀菌灯是保障隔离点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1月13日,国网天津城东公司用时不到4小时,圆满完成了隔离酒店的紫外线杀菌灯安装任务,用津电速度保障了隔离人员的及时入住。

  

  1月13日,国网天津城东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在隔离酒店安装紫外线消毒灯

  1月13日下午14时,针对最新的防疫形势,北辰区防控指挥部紧新增隔离点,为保障隔离人员按计划在当晚18时顺利入住,需立即为2000平米的隔离酒店安装共计175盏紫外线杀菌灯。在时间紧、任务重,人手不足的紧急关口,负责隔离点建设的北辰区工信局拨通了国网天津城东公司的电话。

  “4个小时装好杀菌灯是硬任务,1分钟都不能耽搁。”城东公司青光供电服务中心主任刘学将30人的共产党员服务队分成3组,由专业骨干进行分片包干,确保任务完成高效。在装修好的酒店新增线路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打孔、穿线、固定,踩着凳子几米几米地向前推进铺设供电线路、安装灯具,服务队员们无不手臂酸痛、汗流浃背。

  最终在17时45分,紫外线杀菌灯全部安装完成。该隔离点负责人王经理由衷的感谢说:“没想到电力这么快,真是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酒店的灯亮了,而刘学团队一天的工作尚未结束,当天晚20时,他们再次出发,联合城东公司大张庄供电服务中心,赶往另一个新增隔离酒店开展服务。一天之内,共完成475具杀菌灯安装任务,用责任和坚守跑出了电力“加速度”,为战寒冬战“疫”点亮了“暖心灯”。

  两封家书——上阵电力父子兵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斗中,有很多电力员工带领子女共同冲在抗疫一线,以身教代替言传,用实际行动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1月15日,国网天津静海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在核酸检测点开展志愿服务

  “爸,今天冷,您记着多穿点。”1月15日,国网天津静海公司的孟祥浦和弟弟孟祥琪在去往核酸检测点开展服务前,给他们的父亲孟凡新发送了一条像“家书”一样的信息。

  孟凡新是静海公司蔡公庄供电服务中心的内勤班副班长,面对严峻的防疫保供电形势,他带领班组人员坚守工作岗位,自1月8日起就没有回过家,与家人全靠手机联系。

  “祥浦、祥琪,你们作为抗疫一线的电力青年志愿者,肩负重任,当前防疫形势严峻,一周没见你们爸妈很牵挂,但我相信你们能保护好自己,相信我们定能战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爸爸为你们自豪。”这是父亲孟凡新给两个儿子的“回信”。

  孟祥浦担任静海公司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七队队长,负责对接静海区东窑社区核酸采样点位,在现场他主动对接相关负责人,对现场情况了如指掌,为现场采样有序高效作出了突出贡献。“上周六15号,我们现场人手实在紧张,临时让祥浦负责样本送检,他二话没说直接穿戴起防护器具,将两千多个现场采集样本封箱送到了静海区核酸检测送检中心。”东窑采样点现场负责人刘中超提起孟祥浦赞不绝口,“这个小伙子好样的!”

  孟祥琪也同样为了维持核酸采样秩序、登记居民信息、宣传防疫知识,哪里有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父子三人是全体津电战“疫”一线员工的缩影,“家书”两封,见证了他们爱岗敬业、拼搏奉献的群先精神。

  疫情当前,责任在肩,这就是来自战“疫”一线的津电声音,温暖了这座城、也温暖了津城百姓的心,我们相信,阴霾即将过去,春天终会来临。(来源:电网头条)